2022年公司二屆二次職代會已召開,公司邁入新起點,全年發電量14億度,電石產量42萬噸,利潤1.5億的生產經營目標已定,以技改創新、技能提升為抓手,圍繞創建“3A級旅游工廠、一流電石、熱電企業”為戰略目標,著力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率,努力完成企業轉型升級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我們有什么
1、公司有6臺33MW密閉電石爐配套2×100MW+1×25MW自備供熱發電機組。自發自用,我們的電石生產成本是最低,競爭優勢最強。
2、我們有固定的供熱用戶,而且供熱需求逐年增加。按照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關于火電機組改造升級方案指出到2025年,小火電機組供電標準煤耗達到380克/千瓦以下,公司通過對現有兩臺100MW抽汽機組節能改造,達到要求。
3、我們有巨大挖潛潛力,降低生產成本。一是電石散點除塵低熱值黑白灰作為固廢處置,碳材除塵灰低價銷售,80%白灰粉末壓球再利用,通過分類收集治理,低熱值粉末通過輸送至熱電鍋爐、沸騰爐燃燒再利用,多余白灰方面通過新建壓球成型項目吃干榨盡,實現降本增效;二是將濕煤泥系統優化改造,由廉價濕煤泥按比例替代煤,可以降低發電成本。三是對熱電裝置空冷島真空提效改造,提高真空度10kp,提升發電負荷10%,實現節能降耗。四是電石產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通過電極改造、電石爐爐墻檢修、電石操作水平提升,電石產量逐年提升,達到降本增效。
4、我們有新建260t/h高溫高壓混煤鍋爐項目,建成投運后可以與兩臺480t/h鍋爐主蒸汽母管并聯運行,通過切換運行,可以有計劃組織對鍋爐檢修改造,延長鍋爐運行周期,保證電石生產用電不受較大影響,提升電石負荷和產量。
5、我們有創建 “打造綠色工廠、3A工業旅游工廠”“一流電石、一流熱電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可以抵抗特殊地理位置面對的各種風險,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6、我們有連續集中治理的環保除塵實施和生產裝置,有不斷積累的設備治理能力,生產裝置安全環保運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傳統產業優勢逐步顯現。
7、我們有安全提升、提質創效、技術創效、降本增效等相關激勵辦法,是穩定生產、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
二、我們缺什么
1、我們缺失對國家政策的精準把控。主要是企業用能權的申領、使用、后期的市場交易。能耗雙控任務的完成。
2、我們缺少在“3A工業旅游工廠”、建設“一流電石、一流熱電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下快速行動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只要我們思想統一,主動學習、選好標桿,學習借鑒優秀企業先進經驗,鎖定目標、積極行動,結果一定能夠實現。
3、我們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兩個分廠屬于兩個行業,制度多,落實難,導致執行不力。公司要創建 “一流電石、一流熱電企業”,只有熱電對標電力行業標準和優秀企業,電石對標石化行業標準和周邊優秀企業,專項對標學習,就能創造一流管理企業。
4、我們缺乏成為優秀公司的專業管理、技術隊伍。當前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嚴重匱乏,公司正在充實設備、工藝、科技等專業技術力量,但各層級管理技術梯隊人才儲備不足,急需充實、提升各層級人員技術、管理水平,來支撐創建“一流電石、一流熱電”。
三、我們今年怎么干
1、抓好安全生產組織管理,緊盯全年生產目標任務。
一是將全年電石產量42萬噸,發電量14億度的生產任務按月層層分解至各值、班組,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通過公司月度創效激勵辦法,生產調度精準激勵辦法,日產、周產任務考核等辦法來保障全年生產任務完成。
二是抓好生產組織,提升生產負荷。提升生產負荷,可以降低產品單耗,生技部配合兩分廠針對熱電裝置1#發電機定子線棒更換、1#汽輪機大修、鍋爐防磨噴涂、入爐煤粒徑破損、澆注料更換、給煤口改造、中心筒改造、環流化床鍋爐智能優化燃燒調整改造;4#電石爐爐蓋更換、爐墻高負荷發紅維護、電極變徑改造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做到方案、材料、人員、備件等各環節及時到位,按計劃在八至十月份同步組織實施,提升生產裝置負荷,延長設備運行周期,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等。
三是做好分級管控,抓好過程管理。生技部將“保姆式”總抓總管變為組織生產,服務生產,過程監督,兩分廠屬地管理,各負其責,自擔風險模式。生產系統重點圍繞電石產量核心指標尋求發電與電石的最佳匹配,生技部做好電網負荷的協調服務工作,生產調度根據月度產量指標積極組織、監督。兩分廠圍繞安全生產經營指標制定有針對性精準考核辦法。生產現場工藝紀律、設備檢查維護等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健全,責任明確,監管到位,確保生產過程風險可控,生產管理規范有序、生產裝置平穩運行,產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四是5月底完成生產應急指揮中心搬遷改造工作,新的生產應急指揮中心具有集中監視全廠關鍵裝置生產信息和視頻監控信息功能,通過生產調度人員補充,采取遠程調度和現場走動管理相結合,促使生產系統各環節指揮順暢,保證裝置平穩運行。
五是對生技部內部按照設備科、電氣儀表科、生產調度中心、節能中心等調整職能分工,合理配置人員,重新修訂各級人員崗位職責,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做好生產組織、服務生產、監督檢查等工作。
2、抓好能源管理工作,保持裝置穩定生產。
一是積極與政府溝通,確保公司能效評價和能源審計報告順利備案。
二是建立能源管理體系,修訂完善節能管理制度,健全各類能源管理臺賬,監督各類能源消耗計量器具的校驗、維護、使用,做好對外能源信息準確報送,監督檢查相關部門及分廠能源管理制度和臺賬落實執行。
三是對標行業先進,加快引進成熟工藝,推動節能升級改造。
3、節能降耗工作,推動節能升級改造。
一是吃干榨盡,實現挖潛增效。2022年6月底前,組織對集中收集的電石分廠散點除塵黑白灰、碳材除塵灰等有熱值的電石副產品,全部回收返送到改造后的熱電鍋爐和電石沸騰爐慘燒再利用,在電石分廠現有一套白灰壓球機的基礎上再擴建一套白灰壓球系統,增加白灰制球規模,實現降低生產成本。
二是引進國內先進技術,對現有50KW以上電機進行加裝電控機器人,實現降低電耗25%以上。
三是引進行業先進余熱回收技術,通過對熱電機組空冷乏汽、連排疏水、電石爐出爐熱量回收利用,電石爐高效保溫材料使用等節能項目推薦,實現節能降耗。
四是協助工程部完成3#汽輪機背壓節能改造,兩臺機組空冷島提效改造;1#、2#汽輪機節能技術改造,組織熱電分廠鍋爐燃燒優化調整,新建生活污水系統和工藝廢水升級改造。通過節能技術改造達到降低能耗,確保熱電裝置供電標準煤耗、供熱標準煤耗、單位電石產品綜合能源消耗達到國家政策要求。
五是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加快對電石和熱電的智能化改造進程,通過智能化減人、智能化增效。六是積極爭取使用綠電,目前與國家電網榆林綜合能源公司簽訂了綠電使用協議,爭取未來三年將綠電使用比例提高到30%。
4、嚴控非計劃停機事故,確保裝置穩定運行。
一是完善細化設備臺賬,建立重點設備“一機一檔”,做到精細化管理,提高設備基礎管理水平。二是制定“設備分級巡檢”制度(即職能部室、分廠、班組三級巡檢負責制度),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設備潤滑、設備巡檢、設備無泄漏、設備點檢等精益管理工作,發現缺陷及時處理,確保裝置健康穩定運行。三是加強檢維修過程質量管理,嚴把質量驗收關。四是針對目前影響長周期穩定運行的鍋爐中心筒脫落、水冷壁受熱面爆管、發電機定子接地等突出問題,利用裝置檢修和停運時間對裝置突出的項目進行技術改造,防止突發事件發生。五是做好月度專業分析,分析裝置運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管控措施,確保各項指標運行正常。六是建立長周期運行激勵與考核機制,激勵各級人員消除生產瓶頸問題,不斷總結、優化和創新,實現生產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七是持續推進6S-CTPM設備精益管理活動。八是推行現場設備管理觸摸式信息平臺。九是做好每周設備專業周檢,按照五定原則閉環管理。
5、延長裝置檢修周期
要實現熱電裝置長周期安全穩定高負荷運行,必須徹底解決裝置長期存在的制約裝置安全穩定運行難點問題。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煤倉內壁掛煤、蓬煤問題長期存在,計劃于2022年10月份鍋爐計劃檢修期間對煤倉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煤倉內壁的角度,徹底解決煤倉掛煤、蓬煤問題。二是在給煤機入口增加溫度連鎖氣動門,提高設備運行的安全性。三是計劃于2022年10月份機組檢修期間對鍋爐受熱面易磨損區域(約800㎡)實施金屬噴涂,減緩受熱面磨損。四是將爐膛密相區耐火材料逐步更換為新型高溫耐磨涂料。五是2022年下半年對1#發電機組(汽輪機解體檢修、發電機定子線棒更換、輔機全面檢查消缺)、2#鍋爐進行檢修,徹底解決熱電長期存在的缺陷,同時嚴格按照電力檢修規范及標準安排檢修。
6、抓好技改創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立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制定技術創新管理辦法和技術創新獎勵辦法。
二是推進熱電2#(CFB)鍋爐智能控制優化改造,電石爐荒氣電石爐冶煉工序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項目,煙道排放的高溫煙氣除塵凈化項目,行車無人值守自動裝置改造等16項技術攻關項目實施。通過技改創新,提升裝置可靠運行,實現節能降耗,提升本質安全。
三是推進3#汽輪機背壓節能改造,兩臺機組空冷島提效改造;1#、2#汽輪機節能技術改造,熱電、電石余熱回收改造等項目解決雙碳、雙控政策下的生存與發展。
盡管公司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面對雙碳政策、能源雙控、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等復雜多變的嚴峻形勢,但是經過我們連續集中治理,生產裝置安全運行水平穩步提升,環保設施改造逐步完善,廠區環境明顯改善,吃干榨盡和挖潛增效穩步推進,節能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有序推進,廠區綠化加快進行,創建一流電石、一流熱電企業,打造綠色旅游工廠目標明確,只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前謀劃,統一思想,扎實推進,團結一致,戰勝一切困難,將被動變主動,再創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