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令后人無比向往的偉大朝代。說起唐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繁華、開放、輝煌的背后又帶有一絲奢靡頹唐。但對于歷史上真實的唐朝,或許就知之甚少了。
曾經有人問我如果可以穿越時光,我最想去什么朝代?我毫不猶豫地回答了“唐朝”。在沒有閱讀《大唐興亡三百年》之前,我認知里的大唐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天朝上國;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小康生活;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滿腹豪情;是興慶宮里翩飛的霓裳羽衣,塞外邊陲飛馳而來的捷報,是長安坊市間流通的琳瑯商品;是說不盡的富貴風流、道不完的太平萬象。
當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在紙上徐徐展開,迎面撲來的場面總會讓人震撼不已,讀完了《大唐興亡三百年》,才知道原來你是這樣的唐朝。玄武門的四次喋血,大明宮的熱鬧冷清。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但卻敗多勝少。在藩國叛亂面前,屢次面臨無將可用的尷尬局面。古都長安,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各色人種匯聚的城市,見證著大唐的榮耀,也記不得多少次被攻破被焚毀??v然有貞觀永徽和開元天寶兩大盛世,可對于真正生活在唐朝的人來說除非生逢其時,否則在漫漫人生路上便難免會遇到喋血政變、酷吏當權、藩鎮割據、異族入侵、宦官亂政等異象,并承受隨之而來的惡果。建國之初征戰四方,20幾年的“貞觀之治”之后唐高宗李治登基,前有貞觀之治的雄厚基礎,加之其本人勵精圖治,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得以延續。但僅僅十余載之后武則天為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啟用酷吏,大興告密之風,一時間天朝上下人人自危。隨后的半個多世紀里武李爭權,又有上官婉兒、韋后等勢力作亂,直至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才迎來了“開元盛世”,卻不過短短30載。當“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時候,詩圣杜甫尚且只能感慨“國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連天子與朝臣都踏上流亡之,戰亂之下的普通民眾又如何護自己和家人周全?“安史之亂”結束之后曾經的天朝上國陷入了無休止的殺伐戰爭和宦官奸臣當道的亂象之中,仿佛一場來勢洶洶的大病,讓一個風華正茂壯年急速變成了一個形容枯槁,身形佝僂的老人,在內憂外患的搖擺中苦苦掙扎了一百多年,最終郁郁而終。
我不會選擇穿越到唐朝,不是不敢,而是不忍。即便穿越回去能陪張九齡看海上生明月,聽王維唱陽關三迭,隨王之渙登上鸛雀樓,能在長安街上偶遇醉酒的李白,在流亡途中幫杜甫漫卷詩書。但我仍然不忍,不忍看到長安市井人民前半生安定富庶,卻不得不在燒殺劫掠中驚恐度過晚年;不忍看到南山賣炭老翁的一車炭千余斤,卻只換來了黃衣使者白衫兒的半匹紅紗一丈綾;不忍看到權相將私心凌駕于國家安危之上,陷害良將,幾十萬士卒埋骨他鄉,釀成“可憐無定河邊骨,又是春閨夢里人”的慘??;更不忍看到當時居于世界一流的長安城在外族屢次洗劫、黃巢起義軍焚掠和朱全忠拆毀之下變成一座廢墟,全然不見當日繁華的蹤影。
有人說“歷史很有趣,也很無趣”,有趣的是在數字、人名、事件背后,更有情感、聲音和畫面。無趣的是歷史前進的車輪碾壓的不僅是精神和靈魂,更是無數的血肉之軀。閱讀歷史不僅僅讓人直面殘酷的歷史相,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真相中體悟發展的曲折,在曲折中勇敢前行。